top of page

我参加的孔阳国学工作室

王超 撰                                    

  开始参与工作室事务的契机是为国学社同学讲一次课。当时自己没学多少东西,经典学得不扎实,知识面又窄,不足以撑起一堂课。想来想去,就实事求是地讲自己真实的经历和想法吧!于是选择跟国学社同学分享自己看电影的一些思考。现在看来,具体的电影对自己的触动已经淡化了,自己的理解也不再那么直来直去,多了一些更深沉的关照。但通过这一次讲课接触到了工作室,开始参与到工作室事务中,对自己来说很有意义。我自此发现,原来这里是儒家事业的苗头。而我们这些普普通通的人,就是从这里开始做事业的。此后的大学生涯里,自己所接触的人、所做的事,便主要以工作室为核心。

 

  我想从学友与先生两个角度来谈我所参加的孔阳国学工作室。

  自己在工作室主要接触到的成员是学长与学姐们。在大三上学期出国交换之前,我主要接触的工作室成员是段昊坤学长。彼时昊坤学长常请我们这一届的学友一起吃饭、练太极拳,席间聊工夫、先生的情况与学友们,自己对工作室的认识主要来自于昊坤学长。当时认为,昊坤学长这么做是天经地义的,他是学堂里年纪最大的学长,就应该自然而然地承担起带新人的任务来。但现在自己成为学姐了,才发现自己的程度还做不到能够自然而然地笼络起一大家子人、一点一滴带新学友。孔子曾说,“自吾有回,门人日亲”,而昊坤学长似乎就承担着颜回一样的角色!在先生病倒了的时候,拽住大家继续一起前进,建立起大家无论如何都要继续去学习、主动去学习的意识来。昊坤学长向我转述的先生的行状、先生的生活与先生所讲的内容,都让自己在先生病重的日子里,还能够保持着对先生的亲近感。于是明白,这些看起来非常平凡的事情,是一个大孩子,或说成熟的人做出来的,小孩子只能受其泽被,而无法继续照顾下一代人。

 

  出国交换回到北京,自己开始正式在工作室做事。当时先生对我说,对我有莫大的期望。然而这句话我没能用工夫接着,后来竟走入半年多的迷茫。此时我在工作室做了一些事情,似乎也有点成效,但自己心里终究是不满意的,因为没有带着工夫做事,实在有徒劳无功之感——儒家的事业,如若无工夫做依凭,只会沦为一般见识所及的事情,无法传达出儒学触动自己的那份真实的感动;而一旦带着工夫来做,虽然在忙累的生活与学业中又增添一件心头大事,不能不时时为之操心,但人在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收获,都在成长。这个道理,昊坤学长也清清楚楚地对我讲过,当时自己只是记下,真实做到的时候才发现学长所言不虚。

 

  其他学长学姐对自己关爱也很深,如张珂学姐常在我消沉的时候抽出空来与我不厌其烦地聊天,哪怕自己幼稚得很没有出息,也从来没有中断对我的关注。类似的例子很多,难以一一列举。如此看来,工作室学长学姐对自己有莫大的正面影响,这是自己深深感激与敬佩的。

  工作室是先生一手创办的。如果没有先生,便没有这一切。

 

  先生对工作室极为上心,付出了很多很多。先生白天在国学中心照顾工作,晚间或周末又常常叫上我们在京学友一同来到工作室的小屋商量工作,在身体恢复以后达到一周一次甚至更多的频率。先生家住得远,家里还有刚上学的孩子,但与我们在四中一谈便是六七个小时,每一次都谈至夜半时分,我们在夜色中鞠躬目送先生回家。先生对我是一点一点去提携的,现在回味感到羞愧,自己竟如此木讷,半年多才醒过闷儿来。站在先生的角度想一想,一点一滴带起来的孔阳国学工作室事务要交给一个还在游走玩耍的小孩,心里自然是不放心的;但先生也从未将我推开,只是给我时间让我去成长,不断地勉励。

  先生对我们工作的指点,常让我感到一针见血,透着一股刚健的劲儿,与成熟稳健的真诚。儒家的事业应当是个什么样子?儒者做事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真能给人以震撼的东西是什么?儒家在什么地方能够打动人?先生所站的位置很高,一两句话便带出了做事的方向与状态,这是在工夫缺位的情况下难以理解的——如果先生抛出来一种状态,而自己只想到很难落实,格局就很小,做起事来步履维艰。在工作室做事,可以让自己纯粹地表达人性最直、最刚又最动人的一面。

 

  由此感到,儒家的工夫与状态不仅是我们表达的内容,亦是我们做事的底色——这是自己梦寐以求的!如今职业千千万万,一个人可以通过努力谋到一个与儒家不相关的职业。但想要一生时时与儒家在一起,只有去做儒家的事业才可以!这番事业,如果没有先生筚路蓝缕地在四中开始,恐怕是我一生都无法接近的。

 

  先生虽不能日日来工作室,但对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保持时时关注,并且为工作室的未来想得很远。先生曾说,期待我们这些年轻人日后一起来做一番事业,这让自己感到使命重大,也倍受鼓舞。以前总觉得,工作室有学长学姐撑着呢,儒家的事业总有人来做,我可以等,可以观望。最近才发现,儒家的事业在于自己首先站出来,这才是一个学儒学的样子。儒者要做出的事业,绝非“等”来的。或许任务很重,但自己有儒家工夫,有学友们一同努力,更有先生时时指点,并没有什么可怕的。先生说,哪怕只有我一个人,也绝不松手;现在体会,这才是成就儒家事业与成就自己的态度。

  我所参加的孔阳国学工作室便是如此。我在工作室得到先生的指点,得到学友们的夹持,也渐渐学着去承担。这是帮助我开始真正成长的团体,也是自己的志向所在。如今工作室成立也有7个年头了,今后中国能否真有儒者,儒家能不能在中国立足,源头就在这间四中的小屋里,就在我们的先生一点一点为儒家重新播下的种子中。我们距离要真正成就的事业还有很远很远,然而向前看时并不让人感到无力。儒家给予我们这样的泽被,只是走在这条路上,便让人感到充实与幸福。

回到“《历史》与《文集》”主页>>

回到”国学十年“主页面 >>

回到“孔阳国学工作室”主页 >>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