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孔阳国学读经法

点击链接以观看示范视频:https://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l01685h4l90&width=670&height=502.5&auto=0

​王舒墨

一、缘起与效用

 

孔阳读经法来源于中国古典诵读方法,由朱翔非先生融会、整理而成。本读经法不同于一般诵读方法,不在于音调、语速之变化,而是由「实」、「节」、「匀」、「响」四字构成的方法。

 

孔阳读经法的形式大于内容——读经时,学友不应当分心去思索、分析经文,不要常常想要评价经文的内容;而应该专注于「实」、「节」、「匀」、「响」的读经形式,专注于经文中的每一个字本身。

 

在使用本读经法将经文读熟之后,应深入用工夫,去体认自己读经时的内在感受,体会内心的庄敬、宁静、安定——用工入细微处,感受难于言表。

 

各地学友实践孔阳读经法已有近十年时间,读经法让许多人走入经典之门、开启精神生命;学友们曾在许多场合汇报、展示本读经法,受到知名学者刘梦溪先生等专家的肯定,亦引起不少国学爱好者的关注。

二、四字口诀

 

孔阳读经法有四字口诀:

 

实:即「实在」。务将经文中的每一个字都看成实字读出。文言虚字,如「之乎者也」之类,皆需读成实字。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乎」字表疑问,一般诵读时语调上扬;以本读经法读,则如同实字,一例平读。按照一定节拍,一字一拍读出,字字节开,不可粘连。

 

节:即「节拍」。凡句、读之处,作长短停顿。例如:「学」、「而」、「时」、「习」、「之」(短停顿),「不」、「亦」、「说」、「乎」(长停顿)。

 

匀:即「均匀」。按照节拍,将经文匀速读出。一般诵读时,句中自然有徐疾,如「学而时习之」一句,或「学而」二字稍快,或「习」字拖长;以本读经法读经,则均匀一致,不分徐疾。全篇之中,亦需要保持速度均匀,不产生变化。

 

响:即「响亮」。字字「读出来」,字正腔圆,口齿清晰,不可温吞含糊。「响亮」不拘泥声音高低,唯求清晰正大。默读时亦可读响。

三、集体读经

 

平时可以独自读经;如有机会,亦可以与数人共同读经。共同读经,则有两种形式:

 

齐读:即全篇齐声诵读。齐读可以请一位学友领读起首数句,其余学友默默跟读,确定节拍。到了约定的位置再齐声跟进。

 

连珠读:即多位学友按照一定顺序,以章节或句子为单位,轮流诵读。一位学友读时,其余学友应默默跟读;轮到自己读时,应立即出声跟进,不可犹豫、停顿。

四、读经要点

 

读经应注意「不扰人」。独处或在户外读经时,可以扬声诵读;在可能扰人场合,应采用默读或低声读的方式。

 

一些学友读经时习惯以手击节、默读时习惯叩齿击节。请注意:应该仅在读出经文时击节;在句读停顿处需要停止击节。这一点属于深入读经法之后,用工夫的细节。

 

读一段陌生的经文时,应该以较慢的速度开始;稍微熟悉经文之后,可以以较快的速度来读;非常熟悉经文时,可以极快的速度读经。用工夫到深入处,要注意体会以不同速度读经时内心的感受。 

 

五、小组共进

 

我们鼓励学友结成读经小组,共修共进。读经小组应在一段时间中,选择一篇经文共读。对于这一篇经文,小组应首先确定相同的点校版本,避免句读不一致的情况;其次应对经文进行正音,有异读的字词,应作统一规范。

 

随着小组成员对经文越来越熟悉,小组应调整读经的速度;也可以尝试连珠读等形式来读经。

 

读经小组的成员相互夹持、相互成就,在彼此的读经声中走入对经文深切的契合。比之一个人读经,别有一番体会。

六、读经的开展情况

 

早在2007年,先生已经在儒家网络学堂中面向成年学友推广孔阳读经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读经法在2008年9月面向初中学生公布以来,在北京四中初中、高中以及其他大学学友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实践。2013年10月13日由中央文史研究馆主办、中华诗词研究院承办的「雅韵山河」中华诗词系列活动中的「重阳诗会」上,北京四中国学社诵读《儒行》经文,读经法得到了刘梦溪先生等专家的认可。

 

读经法在初中部实行最初是每班派代表学习读经法并教给各班学生。2012年11月,孔阳国学工作室协助四中开展晨读 活动,并由工作室成员张为学友对各班代表进行培训,统一教授读经方法。张为学友回忆:

 

到初中部教读经的时候,他们更多地是有一个觉得新鲜、觉得想要去尝试这么一个心态,总体来讲很单纯,也更容易进去一些。

 

高中部最初的读经实践源于2008年底的一次讲座。当时听过讲座的段昊坤学友听闻读经可以「出声读」,便向先生请教了儒家的读经方法,并与王兆珅学友相约一起开始读经。之后在2009年春季开始的《论语》选修课上,先生教给学生读经法,又不断有新的学友加入读经。因为这些学友大多是国学社的成员,读经便成为国学社的固定活动。王兆珅学友回忆:

 

回望当时,诸如此类三五人伫立在雪地上朗读繁体竖排书的行为,常被赋予为一种“情调”,从而归诸“人文气质”,并同“文艺青年”之类的语汇相勾通。即便在当时完全浸淫在那样一种环境之中,我们便已经发觉,同那种被宣扬的“情怀”相比,我们的读经终究还是有所不同,哪怕仅仅是一点点。就今天来看,这一点点的不同如果确实存在,或许就在于偶然而本能地找到了一条通衢,从而使自己见识到了全然不同的风景。

 

读经的形式在四中高中部得到延续。主要形式是国学社、国学选修课之前读经与晨读读经,一批又一批的读经人在四中坚守着。

 

孔阳国学工作室的学友们在高中毕业之后无论身处国内还是国外,都依旧坚持读经,这已经成为每天离不开的「日课」。段昊坤学友表示:

 

读经,是自己的私事;修养,亦是自己的私事。选择来读经,不因为任何人、任何事,只是为了自我修养的提升,自己为自己负责。所以读经,表面上看是一群人的事,实际上落到每个人心上,都是个人的事。因其为个人之事,所以不需要别人的监督;因其为对自己负责的事,所以可以持续至今日而不辍。

 

部分学友在大学中加入社团,并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内发展了更多学友一起读经。本科时就读于四川大学的王舒墨学友说:

四川大学校内有一片大湖,名曰明远。我在那里,仍然带领川大国学社的同学读经。水波浩浩,幂云低垂,读经声在天地间,别成了一个世界。我在这读经声中,常常想起那年四中老校长室前十七八的读经人,也想起古来因经文而终不相隔的往圣前贤。

bottom of page